班级管理作为一门育人科学和艺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应遵循的原则。这些规律和原则,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对于建立和发展健全的班集体、全面实现班级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不断探索班级管理规律,掌握并落实相应的班级管理原则,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关于班级管理原则,各学校和班主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学校和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应坚持系统性、有序性和优化性原则;有些则提出班级管理应坚持一贯性、灵活性、自治性、主导性原则;还有的学校和班主任主张班级管理应坚持制度化、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原则……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均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班级管理原则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原则不同,应体现和反映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它必须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全面而不是局部地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容易被广大班主任所接受。
根据班级目标管理理论、整体育人理论、全员参与理论、调节控制理论的要求,我们认为,班主在推进班级管理中,要落实好以下五项原则:
一是全员激励原则。要激励班级的每一位成员自觉、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主动、积极地关心班级,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的潜能,全面完成班级集体的任务。全员激励原则要求班主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包括后进生。要一视同仁,用同样的情感和尺度对待学生,机会均等地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优秀学生,不能“一好百好、一俊百俊”;对后进学生,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此外,这一原则还要求班主任善用班级目标,用班级共同的目标激励所有班集体成员。
二是教管结合原则。教管结合即把对学生的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约束学生,实行制度化管理。按照这一原则要求,班主任要具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能够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求班主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做到有令必行,有规必依。班级管理制度要明确具体,宽严适当,便于教师操作和学生执行。
三是通情达理原则。谈到班级管理工作,人们常爱说: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感情。说到底,班级管理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情感激发和熏陶学生,用智慧教育和引导学生。“动之以情”,就是要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耐心地帮助指导,在生活上热心地给予照顾,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帮其解决。“晓之以理”,就是要针对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由事入理,由浅入深地向他们讲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要注意的是,在这方面,既不能“有理无情”,也不能“以情代理”,而是要将情理有机地进行结合,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
四是平行管理原则。平行管理原则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既要管理好整个班集体,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既能通过班集体的管理间接地影响教育学生,又能通过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形成学生个体教育和班集体管理的有效互动。
五是协调一致原则。班级管理工作貌似小事,实则不然,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有效地整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班级内部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班级管理合力,达到最佳班级管理效果。
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除了要严格遵守以上五项原则,作为班主任,还要切实增强民主意识,大力营造民主氛围,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既做被管理者,又做管理者,落实自主参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