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班级舆论,就是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影响下,绝大多数教师及学生对社会上、学校内及班级生活中人、物、事等的意识倾向。
班级舆论是把双刃剑。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可以营造健康活泼、团结互助、民主平等、和谐高雅的班级氛围,推动整个班集体平稳有序向前发展,引领学生积极向上;低沉、消极、不健康的班级舆论,则像脏水污染清澈的河流一样,会在班级内滋生不良风气,阻碍班级的正常运行。
班级舆论的形成,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自觉的,我们称之为自觉性舆论,即班主任根据“育人”需要,按照班级管理目标,提出某种主张或号召,并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共鸣,从而转化为班级舆论;另一种是自发的,我们称之为自发性舆论,即针对某些问题,学生自发地、分散地表示出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和态度,持有相同意见和态度的学生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班级舆论。
在班级舆论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班级自觉性舆论建设,并对班级自发性舆论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自觉抵制消极的、不健康的舆论,使班级舆论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班级舆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一个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提倡和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不正确的东西,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加强班级舆论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必须研究班级舆论形成的规律,抓住关键,科学地推进班级舆论建设。
一是明确导向。班级舆论应围绕班集体建设开展,要为班集体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因此,班主任在推进班级舆论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围绕班级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正确的班训和班级座右铭。如一个班级,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在家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强,自律性差,班主任在引导学生确定班训时,便应想方设法将其引导到“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上。
二是因势利导。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多,也越发便捷,现在的学生,早已经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而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上、学校里、班级内发生的各个热点问题,并提前做出准备,当这些事在学生中传播时,要科学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看法和观点。
三是搭建平台。在班级舆论建设中,自发性舆论不是在班主任有目的、有组织的建设下形成的。对此,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引导,确保其正确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些合适的平台,让学生有说话的地方。比如,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今日评论”、“每周一文”、“共同关注”等活动,安排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自主发言、自由沟通,班主任适时点评,合理引导。
四是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正确引领班级舆论发展。如在班级内评选“勤奋之星”、“进步之星”、“助人之星”、“学习之星”,让优秀学生的优点和良好品质在班级内闪光,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要注意的是,在班级内树立榜样和典型时,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让绝大多数学生信服,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五是个别教育。首先,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班干部也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培养和教育时,要着重教育他们虚心诚恳、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良好的人格和优异的成绩带领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其次,对后进生要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最大限度地降低他们在班级舆论建设中的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