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表明,以人为本加强中小学班干部队伍建设,让他们当家作主对班级进行自主管理,既是当代学校管理意识的创新、进步和发展,也是学校和教师对班干部的真实存在及其所具有的独立意识的重视和尊重,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班主任,应给予班干部更多的自主管理权,这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不断深化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不让其成为班级管理的摆设或者老师的傀儡呢?
一要为其明确职责。明其事,才能履其职、负其责。班主任在确定班干部职责时,切忌过于笼统、模糊,比如简单地把班长的职责定义为管理全班、劳动委员的职责定义为管理全班劳动……这样的职责划分,由于过于笼统,班干部很难明确地知道自己该管什么、该做什么,当然也无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于职责的划分,一定要明确、具体,比如,可以将班长的职责明确规定如下:负责全班管理,定期召开班委会,督促指导班委成员开展工作,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喊“起立、坐下”口令,主持召开主题班会,定期向班主任汇报班级思想动态等。这样一来,班长就会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要鼓励其团结协作。在班委工作中,分工负责是相对的,团结协作是必须的。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对班委成员的教育和引导,想方设法帮他们克服个人偏见,消除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隔阂和误会,使其树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相互协作配合,形成团结凝聚、和谐坚强的班委会集体。只有这样,班委会才能成为学生的主心骨、方向标,班委会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效发挥。
三要帮其树立权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帮助班干部树立权威,充分发挥其权威效应,是推进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班主任在加强班委会建设中,应注重班干部权威的培养和树立,从班干部自身抓起,让他们在学习上成为班级的标兵,在品德行为上成为班级的楷模,在遵章守纪上成为班级的典范。此外,班主任还要主动维护好班干部的管理权威,对于班级里无故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的学生,要及时、耐心地给予说服教育,帮助班干部扫除工作障碍。
四要对其加强监督。班干部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为了帮助其保持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就必须建立一套班干部监督、评价、任免机制,通过监督机制规范、约束班干部的言行,使班干部自觉将工作落到实处。班主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让全班同学共同监督班干部的工作,也可以在班内设立班主任助理团(成员不兼任班干部),让助理团成员监督班干部工作。
五是帮其取得家长支持。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于其他同学,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自由安排的时间会有所减少。一些家长受“考高分”、“上好学”的思想影响,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担心孩子因过多地参与班级管理耽误学习,影响成绩。这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学生家长问题,为班干部解除后顾之忧,给他们提供坚强的后盾。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机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认真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