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料分享 > 教与学 > 正文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日期:2015-1-11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323次
     关注学生心理发展、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身为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2012年修订出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要在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
     但现实中,不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的种种异常行为表现,通常都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而造成的。但是,部分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异常行为时,往往未能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而是采取“压”和“管”的方式来解决。事实上,强行的压制和管理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班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科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动机,在班级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问题的矫正者、心理潜能的开发者,帮助学生处理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主动加强学习。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情绪调节、交往受挫、成绩下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认识,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所以说,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深入了解学生的心身发展规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正确地帮助和辅导学生。
     二要不断完善自身。班主任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如果班主任自身性格乖戾、情绪无常,对学生冷漠、刻薄,怎么可能让与其朝夕相处的学生时刻保持情绪稳定、拥有良好的心态呢?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自身人格品质,增强自身心理承受力和自我心理调节适应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用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影响和感染学生。
     三要将其纳入常规管理。我们发现,不少班主任在班级工作安排中,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常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部署有计划、工作有措施、活动有落实,真正在班级管理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四要多措并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如学科渗透、召开主题班会、举办讲座、开展心理辅导、营造健康的班级舆论等。作为班主任,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或途径,要多措并举、因事而异。如针对学生缺乏恒心、对学习存在惰性等问题,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监督机制;针对学生受青春期影响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可适时举办青春期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及时、合理的教育和引导。 
     五要善挖根源。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班主任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这些问题本身,更要挖掘出形成这些问题的诱因,针对这些诱因进行剖析,方能收到釜底抽薪之效。如,某班有个男生,一旦受到侵犯,就会控制不住自己,拿起手边的东西猛打对方。班主任了解情况后,除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教育引导外,还耐心地帮其探析根源,帮助他从心底认识自己的错误,指导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不久之后,这个以“暴力”闻名的学生,便彻底告别了爱打架的不良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