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实践活动,84.3%的学生觉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有必要,89.4%的学生认为学校十分或比较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才观念的更新,社会实践逐渐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普遍认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的重视。但就开展情况而言,还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流于形式、时间安排难以保证、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在认识上还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对社会实践的功能、价值认识不足。有的学校把社会实践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就是清明节组织学生扫扫墓、学雷锋月组织学生到街上打扫一下卫生;有的学校把社会实践当成安排给学生的硬性任务,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专长;有些学校担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影响日常教学,影响学生的成绩;有些学校过于担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能会遇到安全问题……原本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完任务甚至是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是对社会实践的特征理解不到位。社会实践的本质是学生开展实践学习。一些学校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仍然把教师作为中心,单方面设计和安排活动,既不考虑学生既有的经验与能力,也不关心学生对活动的需求,学生被动参与活动或执行教师意志,结果导致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参与度低,活动实效性差。
三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很多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动结果上,看重的是学生是不是参加了活动、是不是有活动总结,而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实践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体会则关注甚少。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各学校要不断克服各种认识上的误区,主动联合社会各个方面,开发多种社会资源,依据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实践体验,注重寓教于乐,在教育教学中统筹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使之成为教育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