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就是顺应孩子个性的发展,解放孩子的心灵
斯特娜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徐力弑母”事件的主角徐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段这样的话; “在家里,我一点秘密都没有,我一直很压抑。我的父母总 把我当小孩子看、管我管得很严。我家也不小,我有自己独立的 房子,可却没有自由的天地。我家没有一个带锁的抽屉。我以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时会把一些不好讲的事写在日记里。有一次我偷跑出去和同学溜冰,把这件事记在了日记上,母亲趁我外出时翻看了我的日记,我回来时她大骂了我一顿,狠狠地打我的脸,打我的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记日记了。”上高中之后,我和妈妈的矛盾更加激化了,在家里,我能时时刻刻感到母亲的眼睛在盯着我。家里的电话响了,我没有资格去接,她不让。有时我同学给我打电话,她总是向对方问个没完,仔仔细细问清楚,才把电话给我。我曾向妈妈提过意见,可她根本就不听,后来我的同学都不给我打电话了。”
我们的房子越盖越大,而孩子的心灵空间却越来起小;我们对孩子的付出越来越多了,但和孩子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是我们当前亲子关系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虽然伤徐力事件这样的悲剧只是一个个案,但许多的家长在重演着相似的角色。他们不知道尊重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对孩子非订即骂;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上各种名校的特长班;他们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他们像监视小偷一样时时刻刻监视孩子,有的家长还去跟踪;对孩子交朋友进行严格限制,对孩子早恋的事如临大致,只会堵不会疏;对一些事情,从不和孩子商量而是替孩子包办。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中长大的孩子,会有健康的心灵吗?
我们的房子越盖越大,而孩子的心灵空间却越来起小;我们对孩子的付出越来越多了,但和孩子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是我们当前亲子关系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虽然伤徐力事件这样的悲剧只是一个个案,但许多的家长在重演着相似的角色。他们不知道尊重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对孩子非订即骂;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上各种名校的特长班;他们偷听孩子的电话,翻看孩子的日记;他们像监视小偷一样时时刻刻监视孩子,有的家长还去跟踪;对孩子交朋友进行严格限制,对孩子早恋的事如临大致,只会堵不会疏;对一些事情,从不和孩子商量而是替孩子包办。在这样狭窄的空间中长大的孩子,会有健康的心灵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不仅需要吃喝睡,不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他们也拥有和成年人—样的人格尊严。他们虽然不成熟,但一样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即使有些不切实际,却同样经过了自己的思考;他们的情感、直觉、想象力甚至比成年人强得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尊重的。
家长只有学会尊重孩子,才有希望成为他们的朋友,才有机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反过来我们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愿意与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讲心里话吗?要知道,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
如果你与孩子的沟通存在问题,你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经常使用这样酌语言:“你看看你,还有心玩呢,你的成绩都成什么样了,还不知道努力?我怎么生出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你应该好好学习,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面。只有现在加倍努力,将来才能考一个好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你再不好好学习,就等着扫大街去吧。”“儿子.妈妈这么说,你怎么还是不懂呀?你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别的都是次要的,少和同学在一起闹,学习不好将来谁还理你。”“我就知道你做不成这件事,你从来没有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的,不会有大出息。”
如果你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那么你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不会顺畅。虽然你是出于好意,但这种否定、指责、讽刺、打击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如果你想让沟通顺利进行,就要将尊重落实到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话上。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呢?那就是顺应孩子的个性发展,解放孩子的心灵。
1.尊重孩子就是要顺应孩子个性的发展。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尊重,这个尊重的定义不是说凡事都要顺着孩子,凡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而是顺应他们个性的发展,尊重他们的爱好和想法,允许他们发表白己的观点和见解,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
2.尊重庆子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心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孩子必须从尊重做起,把孩子从压抑和苦闷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一片自由、和谐的天空。
总结现实中家长们常犯的错误,要做到尊重孩子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
命令、怒骂、责怪式的语言,会使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轻视,因而失去自我主见。如果家长对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会使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尊重,对家长的意见会更加重视。
2.多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
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务以及家庭生活的其他事情自由发表意见.并与家长商量解决。家长可以与孩子有一个约定,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事情,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去做主。
3.少给孩子制造难堪。
在他人面前倾诉孩子的缺陷、错误会使孩子难堪。过多的难堪会造成孩子的两种个性心态:一是不予理会我行我素;二是羞愧无比,产生自卑。
4. 少给孩子禁令。
不许做这,不许做那,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发展。要尽可能让孩子多做事,尊重孩子做事的权利,即使孩子做错。
5. 不要四弄孩子。
“你真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也许家长对孩子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希望以此让孩子感到羞傀,促使他们学习。但是,孩子很容易信以为真,自己感觉不好,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