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是给予孩子的最宝虽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
有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就如同本能,无需学习,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生来就懂得如何做好父母。做好父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要求父母存责任心,有能力,有耐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这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
可是现在的父母总是很忙,经常在事业和孩子之间摇摆不定,比如把孩子当作皮球似的抛来抛去。“爸爸,陪我一起玩吧。” “别烦我了,没看我正忙着吗?”“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 “乖,宝
贝,妈妈上班辛苦一天了,你自己玩吧。”这些对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可怜的孩子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电视机。
现在许多家庭雇有保姆,“找阿姨(保姆)”也成了父母支开孩子的口头禅。保姆虽然给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孩子的身体和心灵成长很快,如果父母长时间不和孩子游戏、交流,就很难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更谈不上情感的交流了。
当然父母也有苦衷。越来越多的父母抱怨:自己整天在公司里没日没夜地工作,目的就是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这样就能送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给孩子买更多的资料,准备更先进的电脑……自己含辛茹苦,孩子还不领情,还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可是父母到底给了孩子什么呢?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一份无条件的理解,还是一个自动洗衣机,一个自动售货机,一个自动提款机?就像小猴子不喜欢只能提供食物的“金属妈妈”,作为高级动物--人,孩子更加需要暖暖的亲情,浓浓的爱意。
有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断的情感交流是培养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及诚实品格的重要途径。父母与孩子的对话、目光的交流、身体的接触以及空间上的接近,都有助于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这种亲
情交流——旦受到干扰,孩子的身心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这样的孩子总是等到父母回来才肯吃饭、睡觉,有的甚至整天闷闷不乐。作为父母,不要再各奋自己所能给予孩子的举手投足间的温暖,也许那对于孩子来说,比丰富的物质和道理的说教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