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果经常失信于孩子,就会降低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因此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愿,一旦许了愿,就要尽量实现。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孩子说这样的话:
一个男孩说:“我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儿。可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有时间。”
一个女孩说:“我妈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儿。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儿了,还让我做练习题。”
像这样,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自己也许觉得这是小事一桩,却不知道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由于预期效应,父母和孩子约定的事情如果没有实观,孩子就会降低父母在自己心目中的可信度,从而降低今后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效力。相反,如果父母总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孩子就会重视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要想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话,父母平时就要注意,不要轻易许诺,不要随便许愿。
也许我们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故事。曾于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又哭又闹,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就哄骗孩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相信了,就留在家里。当曾妻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非常惊讶,制止他说:“我刚才只是哄哄他的呀!” 曾子却认真地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我们说话不算数,下次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了。”说完还是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提示我们,父母向孩子许愿不能随便,也不要以许愿来哄骗孩子。因为这样做的害处是:随口一说,实现的话,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麻烦和损失;不兑现,又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父母不要轻易向孩子许愿,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想一想这个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不合理、不能兑现,就不要答应。而一旦许了愿,就要努力兑现;实在无法兑观,也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
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说到做到,符合孩子的预期,否则就容易失去效力。
比如,父母对孩子说:“决去把你自己弄乱的房间收拾干净,不然就不让你吃晚饭。”而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整理房间,父母却照样让他吃饭,只是嘟囔一句:“下次要是再不听话就真不给你饭。”如果父母总是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做错事的后果没有那么严重,而容易变得无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