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料分享 > 家长课堂 > 正文

别用物质奖励孩子

发表日期:2013-7-21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435次
  父母一般不要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容易降低孩子对事情本来的兴趣,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一位妈妈抱怨道:“我的孩子上初一。为了能让他好好学习,我们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平时小考90分以上,奖10元;前10名,(奖)50元;进入前5名,(奖)100元。开始还真管用,他一回家就看书、温习功课。可时间一长,孩子明显出现厌倦学习的情绪。我们只好加码(钱),但看来效果不大……愁死我们了。
    其实,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惑:动机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愿和奖励,开始的确有效,但慢慢地就不尽如人意了,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孩子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发展到孩子把学习作为交换奖常的筹码。
    奖赏之所以不灵验,正是“德西定律”在起作用。父母如果让孩子养成为了获得奖赏才去努力学习的习惯,孩子就体会不到出色完成一项工作之后的激动与兴奋,单纯的求知的决乐可能会逐渐降低。而对于任何事情来说,兴趣才是更大更持久的动力,一旦失去了兴趣,做事的动机就会大大下降。
    如果学习活动本身令孩子感兴趣,父母再给孩子奖励,可能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反而会降低孩子原有的学习热情。比如,孩子自己喜欢画画,那么他并不需要父母的表扬和物质奖励,只要获得认可就足够了。如果孩子画出很美的画,父母只要关注一下就行了。但如果父母说“你画得真棒,妈妈奖励你一个本子“,这样反而会使孩子厌烦——“我的努力和成就只是为了一个本子呀?”这样反倒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用物质奖励孩子还有一些其他的弊端。
    比如,亮亮的父母让他承包家务,倒垃圾一个月给5元钱,洗碗一个月给10元钱。开始时,亮亮的劳动积极性很高,干得也很好,可后来母亲发现了不良的苗头:让他捡一本书,他不愿意,说是没有承包;让他去买酱油,他提出要5角钱的劳务费。结果父母不得不废除了承包协议。
    一味地给予物质奖励,会使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沾染上自私自利和功利主义的毛病,滋生只图享受的心理,养成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此外他们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所有的劳动都应该得到金钱回报。他们可能认为赚钱更多的父亲很伟大,而多做家务少挣钱的妈妈的价值却小得多。他们也不可能理解志愿劳动者和义务工作者,自己也不可能养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就应该参与家务劳动,而不应获取报酬。
    父母在激励孩子的时候,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在家人或亲友面前表扬他们,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给他们戴红花,贴红旗;还可以拥抱、亲吻、口头表扬他们,或者发贺卡和奖状:如果孩子连续一段时间表现得好,可以带他们去看电影、旅游或吃一顿他喜欢的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