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料分享 > 家长课堂 > 正文

家长应该如何鼓励和禁止孩子的行为

发表日期:2013-7-20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440次
    奖励和惩罚可以用于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弱化孩子不好的行为。这两种手段及时和适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家庭教育中,恰当运用奖励和惩罚,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和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有了进步,父母要给予奖励,这是对他行为的一种肯定。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自信心、上进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对那些发展迟缓、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父母更要给予足够的奖励,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地进行正向的强化。孩子在一次次肯定中,会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力也会随着兴趣的增长而增长。
    赞扬的效果和实施的时间有关。研究表明,赞扬的时间和所赞扬的事情发生的时间间隔越小,效果越大。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赞扬要及时,只要孩子有了好的表现.父母就应该立即赞扬。这样才能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否则时过境迂,孩子对这个赞扬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也不能起到强化行为的作用。这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没有受到重视、价值没有得到肯定。
    奖励如果使用过于频繁,也会降低奖励的效果。因为这样会淡化奖励的价值,减弱孩子的上进心。
    负强化的手段是惩罚。而惩罚的本质,是使用一种能带来痛苦和不愉快的刺激手段,促使某种行为反应的减弱。惩罚手段可以用来制止孩子不良的行为。如孩子不讲卫生,受到父母的责备,不遵守学校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制造交通事故,受到警察的拘留,等等。
    但大多数惩罚实验研究表明,惩罚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却不能带来正确的行为方式。因为惩罚是一种抑制性措施,它对人做出的是否定性的评价。而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人如果得不到社会肯定性的评价。他就会和社会保持距离。即使他在社会压力下抑制一些错误行为,但同时也潜伏着使这些错误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父母使用惩罚手段要非常慎重。
    惩罚与奖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及时进行,效果才显著。研究发现,接受惩罚的最佳时间是在紧随被惩罚的行为之后。
    如果一个孩子做了错事,打了弟弟、妹妹,或偷了东西、说谎话等,妈妈发现后却说:“你等着,等你爸爸出差回来再说:”这样隔几天后,即便爸爸回来,事情也变得无所谓了。在一般情况下,错误行为刚刚开始或正在出现,就应立即给予惩罚;如果延迟了一段时间,效果就差得多。
    另外惩罚不能因父母约心情而随意改变:高兴时就不闻不问,情绪不佳时就滥加惩罚。这样会造成孩子看脸色行事的坏习惯。
    惩罚的强度应该适度。惩罚过重,可能造成敌视、回避、逆反心理等不良后果。惩罚过轻,就收不到惩罚的效果。惩罚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而采取不同方式:对性格开朗、淘气、外向的孩子,惩罚可稍重些;对胆小、沉默寡言、内向的孩子,惩罚时则要注意语气和态度。
    父母应在运用鼓励和惩罚的基础上,辅之以讲道理、分析原因等手段,使孩子对良好的行为有更积极愉快的态度,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