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料分享 > 家长课堂 > 正文

孩子应该随大流吗?

发表日期:2013-7-17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416次
父母要教导孩子: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不一定要有;别人做的事情也不因为人多就一定是对的。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孩子们在潜意识里,就懂得人们所具有的从众心理。比如,有的孩子爱把双肘架在餐桌上吃饭,如果父母对他说:“其难看,把胳膊放下来!“孩子就会反驳:“别人都这么吃嘛。”又如,有的孩子恳求父母给他买玩具:“邻居家的孩子就有,所以我也要买。”也就是说,“大家都是这样的”,“谁都是这么干的”,成为孩子为自己辩解时经常使用的借口。
  有时候,孩子是真的以为别的孩子都如此;而有的时候,孩子明知道其他孩子不是这样,也会利用父母的“从众心理”,来给父母施加压力。他们掌握了父母的心理弱点:不愿意孩子被别人看不起,别人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有。
  要避免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首先要摒弃自己没有意义的“从众心理”。当孩子用“别人如何如何”来狡辩时,只要事情是不应该做的,父母就该理直气壮地说:“还有更多的孩子没那样做;”“别人家孩子有的玩具,你不一定也得有!”从而杜绝孩子的借口。
  有时候.出于从众心理,孩子会迫于同伴的压力,去做错事或染上不良的习惯。这是需要父母注意的。
  赵亮刚上初中,与班上约几个同学经常出去玩。一天晚上,他们骑自行车来到一条较僻静的街道,看见有家餐馆前拄了很多彩灯。餐馆已经关门,一位同伴说:“哥们儿,咱们比比看,谁砸这些灯泡砸得准:”
  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其他同伴的响应,他们纷纷去捡石头,投向灯泡,赵亮知道故意损坏别人的东西是犯法的,就犹豫起来,可是同伴说:“晦,哥们儿,怕什么呀,没人看见。你看,我们都投了,挺好玩的!”赵亮怕被同伴们瞧不起,就违心地做了这事。
  回家后,赵亮很后悔,跟爸爸讲了刚才的事。
  爸爸说:“你怎么能干那种蠢事呢!不过你跟我讲了这事,很好。”
  赵亮委屈地说:“爸,我也不想干,可他们都这样做了,我不做,他们会说我当叛徒,我只好做了。”
  爸爸表示理解地说:“我知道你当时心里很矛盾,怕同伴笑话你。但不管怎样,做这事是不应该的,以后不要再做了。他们要你干什么事,你要先想想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不好,就要拒绝。当然你可以采用比较策略的方法,比如,你说:“时间到了,我爸要找我来了。”或者说:“不好,有人看见我们了。”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做事情的时候,不管其他人怎么做,自己心中应该有评判事物的价值观和标准,而不应该盲目地服从别人。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当朋友强迫你干某些事的时候.你首先要问自己:这样做是不是犯法了是不是欺骗?然后再想想做了这些事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朋友在一起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带着自己的脑子思考。”使孩子避免受不良的从众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