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榜样要比抽象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更容易接受。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供他们学习。
人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了爱模仿的天性,比如孩子的喉呀学语,就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其实人刚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正是通过模仿,才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技能、思想和行为方式。
教育学家认为,模仿在教育中非常重要,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让孩子记住规则,不如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如果你把孩子熟知的人所做出的正面的和负面的榜样,指出来给他看,同时告诉他为什么那样是好的或坏的,可能比你的单纯说教更有效果。
因为孩子没存基本的生活经验来与父母的说教相对应,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榜样与示范,可以让他们有形可循、有样可学。比如,孩子和有教养的伙伴在一起玩,发观行为优美会得到别人赞许,他们就会乐于学习这样的榜样。同时,父母要避免孩子去接触那些没教养的人,要让孩子远离坏榜样。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仅影响孩子的认识,还影响孩子的情感。当孩子脑子里浮现出理想的形象时,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巨大力量,推动他像榜样那样行动,这样会有力地促进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可以供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很多。比如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父母和教师,同学朋友中的好典型,电影、戏剧、文学中的好典型,等等。
在这些榜样中,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不但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反可以增加父母的威信。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伟伟,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下岗待业。伟伟的父母对他的教育是很“严格”的:放学后不许下楼玩,作业做不完不许看电视、不许打电子游戏,如果违反就给予严厉的惩罚,不是打就是骂。可是在这种严厉的“教育”下,伟伟还是经常不听话。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伟伟的父母自己整天沉迷于麻将之中,忽视了对孩子的“身教”。有一次,父亲在“连续作战”后,带着睡意回到家里,可他发现儿子正和几个“小哥们儿”打扑克,顿时火冒三丈,动手就打。伟伟一边哭一边减:“我作业写完了,为什么你能玩麻将,我就不能打扑克?”一句话问得父亲目瞪口呆。
家长制定了“家规“, 自己却不带头遵守,就会使自己的说教大打折扣。相反,如果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父母也经常专心地看书,孩子看到父母这样, 自己也会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又如,父母平时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倒茶、递拖鞋,关心体贴,孩子也会学父母的样去孝敬老人。
另一方面,父母要注意到,模仿像一柄双刃剑,在某些方面的模仿对孩子只能起到消极的作用。比如,一些孩子爱攀比,看别的孩子穿名牌服装,自己也想穿。这时父母要告诫孩子:学生的穿着风格应
该是活泼有朗气,适合学习和运动、整洁大方:一个人真正的美是心灵的美,不应过度重视外表的美;对物质的追求应该量入为出,不应过度;等等。通过这些道理的讲解,使孩子放弃无意义的模仿。
还有的孩子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就会在游戏时,学剧中坏蛋的
模祥、装束、腔调,更严重的,学习他们的行为。比如世界上年龄最小的银行抢劫犯---一个9岁的孩子,就是因为刚看过一部关于银行抢劫的侦探片,觉得有趣就去模仿,而导致了犯罪行为。这种有害的模仿是需要父母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