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让孩子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追求成功。
成就动机关系着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成就动机高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将来容易有更突出的成就。如果父母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成就动机,而成为低成就者。
因此,如何增进孩子的成就动机,是值得父母关注的。
有时候,父母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打击了孩子的成就动机。7岁的露露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父母觉得她干事过于认真。露露上学迟到了会和父母大发脾气,抱怨他们没有按时叫醒她,一次小测验没有拿到100分,好长时间都念念不安。对此,母亲却不以为然:“考试并不一定要100分,关键还在于你有没有掌握知识;上学迟到一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不是故意的;”可说归说,露露照样我行我素。
其实,露露的妈妈犯了一个错误。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坚信许多单纯的东西,把其视为生命中最神圣的。这其实是一种纯粹而又强烈的成就动机。这时的孩子或许是固执的,却是可爱的。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有做到最好的愿望,父母应该呵护这种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父母的价值观、成就动机、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式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就动机。父母要求孩子独立自主而又能以身作则,就容易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相反,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则容易限制孩子的独立性,也难以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
总的来说,为了帮助孩子形成成就动机,父母应该注意: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孩子敬重、认同父母,能体会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信任和关爱,父母就更能发挥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容易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
2.要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比如孩子看到同学因功课做得不好而被批评时,产生了对上学和做功课的恐惧心理,问妈妈:“有没有不做功课的学校呢?”妈妈可以回答:“到学校是要做功课的。学校里有老师.老师会教你知识,许多你原来不懂的地方,都会在老师那里得到答案。你不必担心,到学校里,还会认识许多朋友,很好玩。”这样会让孩子满怀上学的恐惧,感到上学是快乐的事,而不至于没上学就已经厌学。
3.培养孩子自我反省和负责的态度。父母要帮助孩子对自己的成败经验作合理的反省和检讨,而不是让孩子以为自己运气不好,或归咎于工作太难。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我负责的态度。在努力的过程中难免失败,父母要教给孩子对失败有正确的看法和足够的忍耐力,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自己,再接再厉。
4.给予孩子成功的经验。遭受过多的挫败,容易降低成就动机。父母对孩子的衡量标准,有时要有弹性,要充分肯定他的成就,给予孩子成功的经验,以使他获得自信。
孩子的成就动机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
就拿摔倒来说,中国的孩子摔倒了,父母总是飞奔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如果孩子是被东西绊倒了,父母为了安抚孩子,就拍打那个绊倒他的东西,为孩子出气。殊不知这样做,父母虽然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表达了爱意,却可能使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不管什么问题,都条件反射地以为“这不是我的错”。而且这样无法使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如何避免重届覆辙。更重要的是,这样会给孩子一种错觉:遇到困难,总会有人替自己兜着。这些部不利于培养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成就动机。
国外的父母则大不相同。在国外,孩子跌倒了,父母既不去哄他,也不去扶他起来,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迫使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