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有效率

发表日期:2013-7-16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371次
当信息与自己相关时,能够引起人更大的兴趣,记得也更扎实。父母要教孩子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们也许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掌握大量信息,也可以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但是这样形成的知识和技能,却不一定扎实。因为如果没有和自已有切身关系的话,知识就不太容易引起我们的重视,很难形成扎实的记忆。
  因此,父母要想使孩子学会某种技能,就要尽量让他们把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孩子对知识产生独厚的兴趣,记得更扎实。
  比如,一位父亲喜欢收藏,通过自己的经验,他认为收藏家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渊博,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二是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很有条理;三是能从收藏活动中获得许多乐趣。
  为了培养女儿有条理地做事的习惯,他有意识地诱导女儿对收藏的兴趣,鼓励她收藏自己喜欢的画片。他教女儿有关分类收藏的知识和方法,把各种题材和样式的画片,分门别类装在不同的信封里,并注明编号、写清目录。
  后来女儿说,自己从收藏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乐趣,还学会了有条理地做事。从此她总是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比如,书包里的东西放得整整齐齐,不需要像过去那样翻个底儿掉才能找到东西。
  这个女孩儿之所以养成了有条理的习惯,是因为她是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  自然养成的。就是因为觉得和自己密切相关,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项知识或技能。
  在对语文的学习中,也可以应用这个原理。要想使孩子真正理解课本中的文章,与作者及文中人物产生“共鸣”,父母可以在文本世界和孩子的生活世界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比如,《风筝》是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为了让孩子对放风筝有直观体验,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放风筝,通过自己动手放风筝,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文字和理论上了。
  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数学是抽象的科目,对很多孩子来说比较枯燥。但是父母要让孩子感到,数学有非常实际的用处。比如,让孩子去商店买各种商品,让他算需要多少钱。这会让孩子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父母还可以在购买家具或搬动家具的时候,让孩子拿尺子进行丈量,以学会度量。
  自我参照效应,也非常适用于英语的学习。众所周知,我国的英语教育一直是强调应试的“证书教育”,造成了大量“哑巴英语”、“无用英语”。而现在很多人已意识到英语学习应从“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变——因为后者与学习者切身相关,可以加强学习效果。
  1985年1月,王呵迷上了电子游戏,母亲不但没有阻止他,还给他买看游欢软件。可是安装游欢的时候,王呵发现整个游戏是英文版本的,可是他刚学英文,几乎看不懂。妈妈说:“这套游戎你玩不了,不懂英文你是无法过关的。”王呵说:  “那我现在就学英语,我肯定能打通关。”
  然后王呵突然变得对英语热情起来,专门买了一本英语词典。经过认真学习,一个月后,王可就可以玩英语版的“红色警报“了。在玩游戏曲过程中,他还掌握了Dos、Windows等操作程序,也开始尝试编些小程序。他的兴趣由电子游戏转到了编程上面。2002年7月王呵开发的“安装程序开发工具”软件,在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2003年他凭着“一技之长”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学。
  王对学习英语和编程的动力,正是来自于和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情——玩游戏。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这些知识,恐怕效果还不一定有这样理想。
  把英语变成可以应用的英语,还有很多办法。比如在家具上贴上英文名称,以促使孩子把英语单词和生活联系起来。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英语对话,或者鼓励孩子看英文电影,阅读英文的报刊、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