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料分享 > 家长课堂 > 正文

引而不发,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发表日期:2013-7-15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461次
父母向孩子提出问题而不给出答案,或者孩子面对困难时父母不马上伸出援手,这样反而会促使法子自己去努力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经常抱怨:
  “我始孩子讲的话他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我已经厌烦了成天对他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我和他讲道理讲到灰心,但还是不管用。”
  这是因为,通常父母讲道理的方式是:父母从始至终充当主角,父母说个不停,孩子只是听,用这种方式讲道理效果并不好。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讲道理更有效呢?答案是:向孩子提出问题。而且是问而不答,对孩子提出问题但却不作解答,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推理。比如:
    “如果你坚持那样做,结果会是怎样的?”
    “如果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会有什么想法?”
  当然,通过提问让孩子来进行推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直截了当地给他们讲道理。只是在讲道理之前,要先提问,而且有时问而不答。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
   一个简单的提问“你在做什么?”可以让孩子停止做他们不该做的事;“体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可以让他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另外,提问能帮助孩子记住规则,如问“打人的后果是什么冲孩子回答“在持子上坐15分钟”就加深了印象。
  除了品格教育,给孩子讲知识也不要采用“填鸭式”而要尽量用问题来启发他们独立思考。俗话说:“授人以鱼人以渔”提出问题可以促使孩子自己去思考、寻求答案。
  当孩子面对一个习题,而没有答案的时候.心理上会产生一个张力系统。这个张力系统是由好奇心形成的。如果父母马上告诉孩子答案,这个张力系统很快就会消失,那么孩子对这个问题就既没有深入的思考,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卖卖关于、吊吊孩子胃口,让孩子想要解决问题的心理张力维持的久一些,就会促使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即使最后没想出答案,也可以经过思考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哈佛男孩张肇牧的父亲就善于使用这个方法。年仅4岁10个月的肇牧十分喜欢做实验性游戏,实验总是由爸爸说,他动手做。
  “肇牧,从你的玩具今,找出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比杯子大的硫或者是锅都行。“爸爸说。
  肇牧把三样东西拿来了,“爸爸,你看行吗?”
  爸爸满意地说:“行。你用锅装些水来,并反将水分别倒进两个杯子,要求两个杯子的水要一样多.....
  肇牧按示意进行,然后爸爸问:“你看两个杯子的水,是不是一样多呀?”肇牧左看看右瞧瞧,说:“啊,是一样多。”
  “你把一个杯子的水倒进锅里。你再看看,是锅里的水多呀,还是杯子的水多?”谁知肇牧不假思索地给了爸爸满意的答复:“一样多。”
  “为什么? 你看锅里的水这么少,杯子的水那么多,怎么是一样多呢?”毕牧从容地说:  “爸爸你看,这是两个同样大的杯子,我倒进的是同样多的水,然后再把这个杯子装的同样多的水倒进了锅里。因为锅比杯子大,所以看起来锅里水像少些,其实它们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