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做事的巨大动力。父母要根据孩子在不同兴趣阶段的特点,鼓励和帮助孩子形成有益的兴趣。
兴趣一旦被激发,人们就会伴随偷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事物。由于兴趣的这个特点,它对一个人的事业具有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
比如,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发生兴趣,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蒸汽对周围的物体产生动力,非常好奇,才发明了蒸汽机;当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了炸药的配方时,他的十指被炸得血肉模糊,他却兴奋地叫道:“我找到了!”
兴趣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也非常重要。兴趣的性质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向和今后的职业选择。
孩子的兴趣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水平。
1、有趣。如孩子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有韵律的音乐、奇异的玩具产生的兴趣。当他们知觉这些物体时,马上会觉得有趣,喜欢拿起来摆弄,爱不释手。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兴趣,源于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
2、乐趣。孩子这时的兴趣已不仅停留在对事物觉得有趣、好玩上,而是想深入探讨事物发生、发展的起因、结果,想要琢磨出为什么。这时的孩子疑问最多,喜欢创报问底。这种乐趣具有稳定性、丰富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3、志趣。它表现在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讨上。这时候的孩子已在广泛兴趣的背景上,形成以自己个性特征为中心的兴趣。这种兴趣有更如稳定和深刻的特点。
孩子天生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发生浓厚兴趣,甚至达到狂热,但是却不容易保持稳定、持久,容易见异思迁,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兴趣,并达到稳定持久。父母应该在不同兴趣阶段进行适时的指导,使孩子的兴趣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有趣阶段是孩子兴趣的萌芽阶段,是探索事物的开始,柏拉图称之为“知识之门”。这个时候父母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这时的兴趣还局限于直观笼统的状态,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提问嫌麻烦、泼冷水,甚至粗暴呵斥,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扼杀或自行消失。父母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之心,来扶持孩子稚嫩的兴趣萌芽。
在乐趣阶段,父母应引导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不要停留在个别事物的表面,而应去探索事物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规律。孔子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乐趣比有趣有更大的动力。有了乐趣,孩子就会千方百计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志趣的水平,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把孩子的兴趣强行纳入自己主观臆想的轨道中,“牛不喝水强按头”是行不通的。其次,要了解孩子兴趣的特色,分析孩子兴趣的积极因素,并向积极的方向循循诱导。
另一方面,对那些有碍孩子完成现阶段学校功课的爱好和兴趣,父母要注意予以减弱和消除。如打游戏机,不仅浪费大量时间,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父母还要告谈孩子,恰当处理兴趣和学习间的关系,不要因为兴趣而荒废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