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成功案例 > 正文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在三种心态间转换

发表日期:2013-7-14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399次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在三种心态之间进行转换:父母、成人、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根据场合需要,及时地进行心态转换,适当地扮演PAC理论中的三种角色,会非常有效地实现家庭教育的各种目的。
  比如,在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父母应该用成人心理支配自己的行为,表现在:在家庭里,父母是核心,是家庭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孩子学习时,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发动者、督促者、激励者和评定考。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直接影响,父母必须客观、理智、以身作则,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机会。
  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过程中,父母则应用“父母心态”支配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关心、爱护下一代。父母应当亲近孩子,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饮食起居、吃穿住行挂在心上,尤其要在孩子生病时给予更多的关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应当是自觉的、普遍的、持久的、细致的。
  而在娱乐环境和娱乐过程中,父母则应以儿童心态为主,扮演孩子的朋友角色。这里所说的儿童心态,是指天真、活泼、真挚、可爱的一面c比如,在操场上、公园里和大自然中,在做娱乐活动时,父母应暂时放弃成人角色和父母角色,发掘出自己的童心,最好像儿童一样天真、活泼地融入孩子中,同孩子一起玩、一起乐。和孩子玩得尽情尽兴,身心充分放松,就容易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有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会出观PAC理论中的心态失衡现象,而导致沟通的失败。这主要有三个表现:心态错位、心态错对和心态结构僵化。
  心态错位,是指父母在一定场合下,表现出与之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一种情况是:在正规场合表现出儿童心理和行为。如有的父母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敢严格要求他人,对违反纪律的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等。另一种情况是:在非正式场合表现出成人心理行为或父母心理行为。比如,有的父母在唱歌、跳舞、踢球等活动中,过于拘谨,生怕自己唱不好、跳不好、玩不好,不能参与其中;有的父母在旅游、爬山、游泳等活动中,生怕孩子出问题,对孩子保护过度,限制过多、等等。
  心态错对——这个“对”不是对错的意思,而是应对的意思——是指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采取了与对方心态不协调的应对方式。包括四种情况。一种是以父母心态对父母心态:某些孩子有时总想指挥大人,而父母则采取父母心态,结果产生尖锐的对立;第二种是以儿童心态对儿童心态:孩子缺乏理智,任性,  自己也感情用事;第三种是以父母心态对成人心态:  当孩子实事求是地指出父母的缺点、不足时,不能接受,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极力争辩;第四种是儿童心态对成人心态:孩子冷静、理智、实事求是,  自己却任性、无主见、感情用事。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 当孩子表现出父母心态或儿童心态时,父母应以成人心态与对方沟通,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心态结构僵化,是指父母不能因地制宜地转换自己的心态,而民固守某一种心态结构不变。任何——种固定不变的、僵化的心态结构都是不可取的。如对孩子关心、爱护固然是正确的,但爱而不严,就会袒护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从父母心态过渡到成人心态,爱严相济;  又如,对孩子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正确的,但当孩子犯7错误时,父母却应该批评从严,处理从宽,即从成人心态过渡到父母心态,对孩子严爱结合;父母与孩子交往密切、打成——片并非坏事,但如果父母在与孩子同玩、同乐的过程个,丧失原则、违章违纪,便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儿童心态和成人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也就
是说.父母不应当固守一种心态结构,以不变应万变,而应保持动态的心态结构,以变应变。
  总之,父母应善于自我凋首,根据”PAC心理状态”理论,因人、国事、因时、因地,随机制文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和氛因,适应该子的心态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