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孩子有了缺点,当然需要父母予以帮助和纠正。但是:许多父母在帮助孩子纠正缺点过程中,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好.原因大多是方法不当,而方法不当的原因则在于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下面就是这些错误观念:
(1)不打不成材
父母有指出孩子缺点并帮助孩子改正的义务,却绝无随意惩罚孩子的权利。随惫打骂孩子是一种错误的家教方式,这种家教方式,收获的只能是苦涩之果。
我国的传统家教训条中也有“玉不琢不成器“等相类似的说法。这些观点认为,孩子身上带有各种恶习,必须用严厉的纪律及惩罚革除这些恶习,才能使孩子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更深一层地看,这种行为背后存在着”人性恶”的原罪意识。
抛开”性恶“与”性善”这种形而上学的争论不说,单单是”打”果真可以使孩子纠正缺点吗?回答是否定的。打孩子是暗示孩子他做的某件事错了,就像一个人对孩子说”不!”但并不能为孩子指明正确的做法。当孩子承受肉体士的熊苦时.他的心灵也在悲惯地向大人呐喊;’‘请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对的!”但许多父母自己也冷知道亚确的是什么,刊完解气后就忙自己的活去了。待到孩子又出现错误时,便又是一顿令孩子颇抖和恐惧的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以沉默来忍受,来反抗。其实,沉默并不表
示服从,在‘}听话引的外表下。掩藏着的究竞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父母是无法了解和知道的。实质上。大多数被打骂的孩了,都有一种屈辱、苦闷甚全反抗的心理。他们产生的只能是要求发泄、要求解脱或者要求逃避的愿望。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多,学生自杀事件、出走事件的增多,孩子的撒谎行为等都与这种无休止无节制的家庭暴力有直接关系。
(2)一味批评、指责
一味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方法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是一些父母的习惯。他们大善于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处,不着于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更不懂得用肯定止面的方法来否定孩子的缺点或过失。无论孩了是偶然的过失还是常犯的错误,他们根本不考虑具体情况和原民,通通给予指责、批评,而恰恰就是这种一味指责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促使孩子学习走下坡路,学习成绩下降。
(3)只许顺从
孩了总会渐渐长大的。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明显,故意不听话,甚至与父母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单纯归为孩子的缺点显然不太科学。对此,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少父母采取强制孩子听话的办法,坚决不允许孩子的不顺从行为,这是很不恰当的。强制服从,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的。心理压抑久了,总有一天要爆发,到那时,酿成大问题,后悔可就晚了。
(4)树大自然直
有人认为,孩子有缺点,是因为他们还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树大自然直,等至(孩子长大了,懂得了善恶是非的道理了,他们自然就改正了。这种观念在不少人的思想中都存在着。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不讲复杂的人,即使是树。也并非长大了必然就直。在一定适宜的环境中,树能长天,但却不一定长直。若要其长直,是需要从小开始,不断加以培护扶持以及修剪的。教育孩子就更要费心了。因为人的性格、心理都是十分复杂的,而月有些缺点,一旦养成习惯,便很难再轻易纠正过来。因此,父母决不能有这种让时间来帮助孩了纠正缺点、错误的观念,而必须切实地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仔细地注意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及时发现并帮肋孩子纠正刚冒出苗头的缺点、错误,使孩子得以健康地成长。
(5)一切交给老师管
孩子上学后,许多父母都感到松了一口气,觉得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一切都应由老师来管了。我们有时听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你看你,做什么都丢三落四的,下次再碰见你们老师,非让他管管你不可!”显然,这位家长把家长的职责推给了老师,该他自己管的事,却向老师一推了之。其实,我们都知道学校和老师,主要负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除学生在校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和要求学生道守校纪校规外,其他都应是父母的责任。一些父母之所以想把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生活中不良行为的责任推给老师.从其思想根源上分析,那是对自己教育孩子能力的怀疑。因此,在无奈的情况下,这些父母只有借助老师在学牛心中的威信来达到自己的自的。
以上列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以及由这些错误观念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对此,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