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学员注册入口
教员注册入口
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教员库
学员库
给管理员留言
首页 免费注册 学员库 教员库 推荐教员 教员图片墙 辅导班 辅导机构 支付方式 在线留言 兼职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料分享 > 家长课堂 > 正文

如何教育独生子女最有效?(二)

发表日期:2013-6-20 作者:上海大学生家教中心 电话:18721125773 浏览:393次
(导读: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教育,避免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
    二、坚持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养态度
    目前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最突出的表现是过分溺爱、一味迁就、百依百顺,生活上过多照顾,缺乏严格的要求。这样就造成儿童“自我中心”、任性、爱发脾气、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行为有攻击性、生活上挑食挑穿等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为了从小培养儿童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父母对孩子的爱应是有分寸、有节制的,决不可无原则地溺爱。父母教育孩子应做到既要有明确的原则要求,同时还要有扎扎实实的训练步骤。这对3一6岁的幼儿更为重要,因为幼儿悬非观念不清、自制力弱,通过训练可以形成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克服、纠正不良行为,并且要求始终如一,不能忽冷忽热。
    三、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独生子女的“教师”是很多的。在家里有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以及其他亲友等等。在幼儿园里有许多老师。总之,儿童周围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人之间对儿童的教育要求、教养态度、教育方法都应该是一致的。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却不尽然。家庭成员中往往是隔代老人溺爱孩子,甚至出现护短,以致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另外,幼儿园和家庭之间也并非都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这种情况对幼儿的教育十分不利,容易形成孩子在不同人面前态度不同,或使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坏习惯有机可乘。因此,独生子女的家长和老师、家庭成员之间应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正确合理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